
聯系創洋
電話:
021-66126658
021-66126659
盧總:
139-1700-9455
昆山電話:
0512-5759 1865
郵箱:
sy.lu@cy-water.com
地址:上海市普陀區曹楊路1700號辰金高尚領域T9幢308室
制藥用水系統的工程實踐與數字化探索
Q1預處理使用超濾的情況下,是采用化學還是熱消毒方式?
A1采用化學消毒,可以采用0.1%NaOH+0.2%NaClO;
Q2分配系統中的紫外燈是否必須配置呢?
A2非必須項,配備了可以延長系統的消毒周期;
Q3國產的cedi有什么品牌性價比比較高?小流量雙級反滲透是否可以只用一級ro增壓泵?
A3國產的還未大范圍普及;每一級都需要單獨配備,保證滲透壓,保證脫鹽效果;
Q4如何選擇降溫點的形式?
A4對于單次使用時間較長的采用串聯設計,換熱單元在主系統下游,單獨滅菌;
對于頻繁用水,每次用水時間較短的采用并聯設計,換熱單元同主系統一同滅菌;
Q5臭氧消毒濃度控制在多少?
A50.5-1ppm;
Q6分配系統流速怎么考慮?
A6需要保證湍流狀態,一般工程應用保證峰值用水時回水流速1-1.2m/s;
Q7注射水分配的冷點換熱器如何來選擇帶入主管網過熱水消毒,還是純蒸汽滅菌,兩者的區別是什么?
A7對于單次使用時間較長的采用串聯設計(一些配液罐、清洗機等設備的使用點),換熱單元在主系統下游,單獨純蒸汽滅菌;
對于頻繁用水,每次用水時間較短的采用并聯設計(一些水池使用點),換熱單元同主系統一同過熱水滅菌;
Q8注射水分配冷點如何選擇管中管還是管板換熱,兩者的有啥優缺點?
A8一般水池使用點可以采用管中管,整體設計類同并聯設計的管板換熱,只是換熱結構為皮托管;區別主要是管中管模塊化設計,整體美觀,整體的安裝比較便捷,但是因為它結構的限制,只能用于小流量的,如水池使用點;同品牌系統配置相比,管中管價格相對有優勢;
Q9預處理活性炭多長時間見更換,活性炭的選擇需要考慮哪些?
A9更換周期建議10-12個月,活性炭建議選擇質地較硬的椰殼活性炭,酸洗處理,碘值>900;
Q10分配系統儲罐噴淋球選擇什么形式比較好?
A10工況為低壓大流量持續運行,避免運動部件的影響,個人建議采用固定孔式噴淋球;
Q11一級RO水通過單向管網輸送到每個車間,不循環,每個車間再通過一級RO或者EDI制備純化水,在車間內部循環使用,這個制水和分配模式可不可取?主要考慮一級反滲透水單項輸送的微生物滋生風險,法規允不允許?
A11個人不建議,一級RO水,類同純水級別,經過膜處理后,無任何抑菌劑,單向輸送無法保證系統的持續湍流,無有效抑菌措施;法規無詳細規定,驗證不可取;
Q12目前國標要求純化水管路要小于400m,如果管路過長是不是可以采取二次分配?如果可以,二次分配要注意什么?
A12系統只要有相應的驗證數據支持,不一定要遵循400m的限制,實際工程案例往往都會高于這個長度;
若采用二次分配,需要考慮上下游系統的周轉率和消毒周期;
Q13在原來的純化水循環管路中,想要新增一套純化水系統,是不是可以直接接到舊循環管路上,接口出死角怎么控制?
A13不建議這樣做,若通過閥門3d解決,長期使用會有滋生微生物的風險,建議還是斷開主管路,串聯上新管路,施壓清洗鈍化后使用,但是要確認原輸送泵的能力是否允許;
Q14移動的純水系統原水是自來水嗎?
A14移動的Orion系統的原水不可以是自來水,需要經過預處理,石英砂-活性炭-軟化之后再進入;
Q15純蒸汽管道和注射用水管道除紅銹周期及具體方案?
A15與建設期,系統的鈍化效果有關;建議半年到一年通過紅銹檢測儀或內窺鏡檢測;依據紅銹的等級來處理,一類紅銹采用擦拭或弱酸處理,二三類紅銹建議購買專用除銹劑處理;
Q16管路上只用UV可以達到微生物要求嗎?
A16管路系統上的UV燈只能用來抑制微生物的滋生,無法起到完全殺菌的作用。Orion的CEDI出水后端選配UV和UF/MF膜,UV燈對微生物控制效果非常一般,,只能起到抑菌的作用,如果需要冷注射水的話,需要選UV+UF/MF膜;
Q17智能維護沒有經過驗證怎么上?要做CSV吧
A17移動Orion基本的認證文件是帶的,但是像CAP/SAP,甚至是CSV這塊還是要額外的做的;
Q18系統中沒有配紫外可以嗎?有EDI,PW用巴氏,WFI用過熱水
A18可以的;
Q19二級ro的純化水系統電導合格 4左右,但是硝酸鹽超標可能有哪些原因?
A19首先檢測膜的完整性,其次考慮是否有外源性的介質引入。
上一個: ro反滲透純水設備可應該于哪些工業領域?
下一個: 【重磅】如何執行醫療器械注冊自檢